各位义工朋友,我们真诚地欢迎您的来到---福建义工俱乐部!我们的咨询QQ:714912053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时政新闻 >> 回良玉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总结会议上讲话
    
  双击自动滚屏  
回良玉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总结会议上讲话

发表日期:2008年7月29日  出处:国务院办公厅  本页面已被访问 3524 次

 

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
普查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7月8日)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的精心组织下,经过数百万统计工作者和普查人员的辛勤努力,历时三年、世人瞩目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是“三农”工作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向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确实可喜可贺。今年2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汇报,对普查工作和普查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天,我们召开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总结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农业普查工作,表彰为普查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深入研究普查成果的应用问题,扎实促进农村统计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三农”工作服务。刚才,张为民同志对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完成情况做了全面汇报,讲得很好;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做了发言,事迹很感人,我听了很受教育和鼓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农业普查成绩,认真总结成功经验

  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回顾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可以说是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第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成功意义重大。准确的统计数据是正确决策的基础,普查是获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方式。这次农业普查内容丰富,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客观描述了农村改革30年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反映了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准确地揭示了农业生产状况和生产力水平。这为我们科学认识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提供了权威资料,为社会各界了解“三农”情况提供了丰富信息,为党和政府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这对于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完善和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各国对我国农业发展状况非常关注,这次普查也将为国际社会客观认识和正确理解我国“三农”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成果十分丰硕。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农业、农村、农民家底,既有填补统计数据空白、开先河之举,也有对常规统计的完善、丰富和修正之处,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统反映“三农”状况的基础资料,可以很好地满足政府、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一是首次获得大量反映“三农”的新信息。这次农业普查对农业生产经营者、农业生产结构首次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并在农业服务业、非农村住户农业生产经营、农村商业设施及环境卫生、村级组织及财务、农民住房和劳动力外出情况等方面,获取了大量过去全面统计和抽样调查没有统计过的信息。另外,还弥补了以往常规抽样调查满足不了省以下数据需求的不足。二是更新和丰富了常规年报统计的内容。这次农业普查对常规统计调查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扩展和充实,对农业生产经营者基本状况、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推广、社区基本服务、农村市场流通、农村社会事业、农村人口流动及就业、农户生活状况及收支等常规统计调查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三是核实和修正了部分年报数据。过去有的地方由于统计基础薄弱,常规统计数据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有的地方由于受调查方法和统计手段的制约,统计数据不能及时反映“三农”的发展变化;有的地方存在人为夸大或缩小数据的现象。通过农业普查,对年报中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牲畜存栏、农业机械和水产养殖面积等指标进行了全面的核实和修正,使之更加符合实际。

    第三,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次农业普查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普查规模之大、调查项目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对所有的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单位、农村住户、村委会和乡镇进行了调查,涉及23亿农户、40万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65万多个村和4万多个乡镇。这既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业普查。二是普查组织之复杂、工作难度之大前所未有。这次农业普查是在城乡融合交流加速、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加快的背景下进行的,农业农村情况复杂多变,科学进行分类、准确把握界线、动员群众配合,任务极为繁重。农业普查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由现场登记、事后质量抽查、数据处理、数据审核、主要数据汇总、数据评估等多个环节组成,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结果。面对艰巨的任务、繁重的工作,各级农业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高标准、严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中国乃至世界农业普查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第四,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经验弥足珍贵。这次农业普查有很多好的做法,积累了不少经验。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普查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了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地方各级主要领导和分管负责同志深入一线,现场指挥,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各有关部门自觉服从大局,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统计部门全面负责农业普查的业务和日常的组织协调,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国土资源、军队、武警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很好地完成了本部门、本单位的普查任务。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在财力和物力上给予保障,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社会宣传动员,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其他相关部门也大力支持普查工作。二是科学指导有方。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可比性的原则,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精心设计方案,统一规范技术标准,认真确定普查指标,研究制定出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普查办法。普查期间,各级农普机构切实加强工作指导,推进普查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立了数据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并对每个环节实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确保了数据质量。三是社会动员有效。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社会宣传动员和农业普查知识的普及教育活动,为普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使普查对象知晓普查、配合普查,使社会各界了解普查、理解普查、支持普查。同时,近700万普查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向群众做了大量宣传沟通工作。四是各项工作有章。国务院公布了《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依法开展普查登记,依法搜集、整理、加工普查资料,依法独立行使调查、报告、监督的职权,依法拒绝和抵制普查工作中的各种违法行为。各地对在农业普查工作中发生的违法行为,及时予以查处。

    在这次普查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令人钦佩,他们的模范事迹感人至深。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荣获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称号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统计工作者和全体普查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向支持与配合农业普查工作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

    二、有效利用普查资料,更好服务“三农”工作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阶段,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农业农村正在经历广泛而持久的变革,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深刻把握这些重大变化的脉搏,自觉遵循这些重大变化的规律,牢牢掌握农业农村工作的主动权,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次农业普查原始指标近700个,加工、汇总形成的信息非常丰富,来源比较可靠,数据比较真实,能更科学、更全面、更细致、更准确地反映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变化情况。我们要充分开发利用普查所取得的丰富资料,从宏观到微观、从总量到结构、从定性到定量,多层次、多方位、多视角深入、系统分析“三农”重大问题,揭示农业和农村发展变化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科学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汶川大地震后,农业普查资料就对评估灾情,指导救灾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前要充分利用普查结果,并结合常规统计资料,做好以下几个重大问题的研究。

    一是研究分析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状况。我国有着13亿多人口,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是保生活、平物价、稳民心的关键商品,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粮食生产扭转了前些年面积下滑、总产下降、单产徘徊的局面,在连续4年增产的基础上,今年夏粮又喜获丰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夏粮连续5年增产,单产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但应当清醒地看到,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耕地面积刚性减少、农业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扩大农产品供给难度增加,保障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要充分利用普查取得的资料,研究提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

    二是研究分析农民收入和消费情况。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扩大农村消费,是改善农村民生、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迫切要求,是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农民收入虽然连续4年实现较快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农村市场有效需求依然不足,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我们要利用农业普查资料和其他资料,深入分析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展非农就业增收空间的途径,探讨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措施,研究扩大农村消费、启动农村市场的办法。

    三是研究分析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情况。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民富之基。农业普查结果表明,这些年我国农民就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就业比重下降,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上升,外出就业较快增加,多元化的就业格局初步形成。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正处在十分重要的转折时期,面临着极为复杂的情况。一方面,现在农业劳动力还有近34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任务仍很艰巨。另一方面,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转移,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开始改变,结构性短缺特征正在显现。一些地方和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招工难,一些地方农业生产缺人手、新农村建设缺人才、抗灾救灾缺人力等“三缺”现象显露,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等“三化”趋势明显,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三留守”问题突出。实际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并不是富余或剩余劳动力,恰恰是农村也十分需要和紧缺的人力资源。我们要利用翔实的普查资料,认真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结构变动对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深刻把握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并借鉴国际经验,研究提出在劳动力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的背景下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继续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措施,努力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四要研究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重大战略任务。从普查结果看,近年来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步,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差距拉大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认真分析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

    近期,国务院和各地的农业普查办公室已经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利用农业普查资料,对当前“三农”的热点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这件事做得很好,要切实加强指导和协调,力争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三、切实巩固农业普查成果,加强农村统计工作

    统计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统计数据是制定大政方针的重要依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和农村统计调查。在统计局组织领导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统计调查体系,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调查方法和制度,造就了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农村调查队伍。长期以来,广大农村统计工作者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敬业勤学、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致力于农村经济社会调查事业,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近些年,统计部门提供了丰富、翔实、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准确地反映了“三农”的实际情况,对于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对于在全国上下形成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强大合力,对于党和政府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对于国际社会客观认识和正确理解我国“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这几年我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取得重大成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难得的好局面,凝结着广大农村统计工作者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农业农村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统计部门和农村统计工作者肩负着更加光荣的使命、更加繁重的任务。希望统计部门抓住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成功的机遇,充分利用普查取得的基础资料和组织实施经验,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农村统计工作,构建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村统计工作平台,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提供更加优质的统计信息服务。

    (一)加快推进农村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这次农业普查,是对过去农村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数据质量的一次检验。普查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统计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三农”统计数据总体上是可靠的,但农村统计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统计数据还不能完全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农村统计调查工作要适应农村形势变化,进一步改革统计调查方法制度。一要完善现有统计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反映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指标体系,满足“三农”发展变化的需要。二要改革调查方法,利用普查成果,研究建立农产品产量对地抽样调查体系、畜牧业监测调查体系、农民工流动监测调查体系等,提高“三农”统计能力,满足各级政府的需要。三要不断完善统计预警监测制度,对农村重大问题进行统计监测,及时提供准确的预警监测报告。

    (二)认真做好历史数据修正工作。通过普查可以验证常规统计调查数据的准确性,矫正由于抽样代表性等原因形成的系统性偏差。根据《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普查结束后,要根据农业普查结果,对常规统计调查的历史数据进行修正,同时今后的统计调查要以普查数据为基础开展。统计部门要认真做好有关历史数据的修正工作并做好衔接,确保统计数据能真实反映经济社会运行状况。各方面一定要正确认识普查数据与年报数据之间的差异,理解和支持统计部门开展这项工作。

    (三)大力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的统计调查队伍,是做好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要通过学习和教育,在农村统计调查队伍中牢固树立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真正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培养一大批精通统计科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农村经济政策和管理的专门人才,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要求。

    (四)努力提高农村统计技术装备水平。要大力加强以信息化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化推动统计制度改革和工作方式的进步,努力实现统计手段的现代化。充分应用遥感、卫星定位系统、电子记账器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调查手段,保证数据质量。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数据快速传输通道和信息统一发布平台,为各方面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加大投入力度,尽快改变目前基层调查队办公条件差、交通工具缺乏、通信手段落后的状况。

    (五)切实加大对农村统计工作支持力度。在新形势下,农村统计调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农村统计调查承担的工作任务既光荣又繁重,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统计调查工作,加强支持,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加大对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投入力度,为农村统计调查活动的正常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提高数据质量、推动农村统计调查工作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决不可在统计数据尤其是农村统计调查数据上弄虚作假,自觉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虽然结束了,但统计事业发展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福建义工俱乐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建义工会所   联系电话:13850229949   联系人:邮箱:fjygmsc@163.com 义工QQ群:69073523
备案号:闽ICP备08001273号 网站收录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