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义工朋友,我们真诚地欢迎您的来到---福建义工俱乐部!我们的咨询QQ:714912053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时政新闻 >> 台湾长荣航空载运“团团”“圆圆”专机抵达成都
    
  双击自动滚屏  
台湾长荣航空载运“团团”“圆圆”专机抵达成都

发表日期:2008年12月23日  出处:新华社  本页面已被访问 2070 次

 

台湾赴川载运“团团”“圆圆”专机抵达成都   

    新华社成都12月22日电(记者黄堃 苑坚)22日11时45分左右,台湾长荣航空公司载运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的专机抵达成都双流机场,将于23日运送这对国宝返回台湾。

    该专机于22日上午8时30分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中午11时45分左右抵达成都双流机场,比原定12时10分提前到达。四川省台办等有关方面人员前往机场迎接。

    如果气候正常,专机将在接上“团团”“圆圆”后,于23日下午2时从双流机场起飞,当天下午5时10分回到桃园机场。

台湾长荣航空载运“团团”“圆圆”专机飞赴成都

    新华社台北12月22日电(记者陈斌华 赵博)台湾长荣航空公司载运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的专机,22日上午8时30分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预定于中午12时10分抵达成都双流机场。

    如果气候正常,专机将在接上“团团”“圆圆”后,于23日下午2时从双流机场起飞,当天下午5时10分回到桃园机场。

    对于这趟岛内各界高度关注的航程,长荣航空表示,将确保飞行安全,努力让“团团”“圆圆”舒舒服服、圆圆满满地搭机来台。

“团团”“圆圆”:我最优秀的大熊猫模特
——一位新华社记者与“团团”“圆圆”的情感

    新华社成都12月22日电 (新华社记者陈燮)12月23日,大熊猫“团团”、“圆圆”就将离开家乡四川,开始它们在台北木栅动物园的生活。在我10多年的大熊猫拍摄生涯中,这对小家伙让我倾注了太多的时间和情感。汶川地震后,我甚至在余震中冒着生命危险,从成都绕道500多公里,翻越雪山前往卧龙,拍摄报道它们的生活。它们也是我大熊猫拍摄生涯中最优秀的“模特”,为我贡献了许多精彩的瞬间,让我充满成就感,真舍不得它们离开。

    “团团”、“圆圆”分别出生于2004年9月1日和8月30日。两个小家伙出生不久,我就来到了卧龙。

    “团团”的妈妈是在美国出生的著名熊猫小姐“华美”,它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在美国出生并存活的第一只熊猫幼仔。2004年2月,4岁半的“华美”按协定从美国回到卧龙时,全美民众依依不舍,我在“华美”回到家乡的第一时间进行了跟踪报道。

    完全是因为关注“华美”的原因,2004年9月,当“华美”的儿子“团团”出生25天时,我拍摄了小家伙在妈妈怀里和在育婴箱里酣睡的照片。此后,“团团”“圆圆”半岁左右时,我也留下了它们在大熊猫幼儿园调皮的瞬间。当时,这些珍贵的照片都是无意中拍摄的,我不知道它们在海峡两岸的名气,将远远超过“华美”。

    笔者真正开始关注“团团”“圆圆”,始于3年前。

    2005年5月,当大陆宣布赠送一对大熊猫给台湾同胞后,3年多时间内,我无数次前往卧龙,跟踪拍摄报道了这一新闻事件的全过程:17只赴台候选大熊猫肖像、专家遴选会议,“团团”“圆圆”亮相,为“团团”“圆圆”取名,冰雪中的“团团”“圆圆”,台湾同胞到卧龙探望“团团”“圆圆”,震后的“团团”“圆圆”,以及每年例行对“团团”“圆圆”的拍摄报道等。迄今为止,还从未有一对大熊猫让我持续关注这么长时间,并让我留下无数的精彩瞬间。或许,我得感谢“团团”“圆圆”延沓至今的行程吧。

    我的职业摄影生涯,或许命中注定与大熊猫有缘。

    1987年大学毕业后,我来到新华社四川分社,接替即将退休的新华社记者金勖琪女士。金女士摄影生涯的后期,几乎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在大熊猫拍摄报道上,被誉为“熊猫小姐”。我第一次接触拍摄大熊猫,就是跟随金勖琪女士采访。

    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也是全球大熊猫研究的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每年至少两次前往卧龙,一次在春季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一次在夏秋大熊猫产仔时,从未中断。这使我全程见证记录了卧龙科技人员先后攻克大熊猫繁育中“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三大难关,使圈养大熊猫种群迅速发展;同时,我也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向全球进行报道。

    在我拍摄“团团”“圆圆”的4年多时间中,有三次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一次是2006年2月17日。

    当天,一场10年未见的大雪,将卧龙银装素裹,“团团”“圆圆”的别墅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从未见过如此冰雪世界的姐弟俩格外兴奋,原来一般上午10点前吃完东西就开始睡觉的“团团”“圆圆”,直到中午12点,依然玩兴甚浓,没有休息的意思。它们在积雪中追逐打闹,一会儿攀上高高的树枝,一会儿在雪中翻滚摔跤,没有停息片刻。在风雪中拍摄的我也忘记了时间,凝固下姐弟俩雪中嬉戏的大量瞬间。我迄今最满意的大熊猫照片中,那次拍摄斩获最多。

    另外两次则分别在今年汶川大地震的震前和震后。

    我至今依然庆幸,今年4月23日我犹豫再三后,还是启程前往卧龙拍摄“团团”“圆圆”,而不是“5·1”长假之后。掐指算算时间,在卧龙拍摄“团团”“圆圆”和到其他地方采访,前后用去一个多礼拜。要是节后启程,大地震发生时,十有八九我正一人驾车返家,行进在汶川境内的公路上!

    今年4月23日,考虑到“团团”“圆圆”可能不久就会前往台湾,同时,我也该“照例”在春天去卧龙,看看今年大熊猫发情配种状况,我再次出发前往卧龙。

    饲养员徐娅玲女士向我详细介绍了“团团”“圆圆”的近况,在我拍摄过程中,两个小家伙也表现得特别“配合”。为了得到更好的角度,我爬上“团团”“圆圆”的房顶,唤着它们的名字。好奇心更盛、从未见过房顶有人的团团,循声爬上树丫顶端,惊奇地打量着我这个不速之客。圆圆则十分“淑女”,对房顶上的我无动于衷,在游戏架上不理不睬吃着竹子。两个小家伙明显又长大了。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团团”“圆圆”的状况一直令我牵肠挂肚。

    5月22日,大地震发生后第10天,疲惫不堪的我打起精神,前往卧龙看望“团团”“圆圆”,看望我魂牵梦萦的大熊猫,并为那里的老朋友们送去他们急需的电池和雨衣等物品。

    震后,前往卧龙必须西行雅安,翻越公路垭口4000多米的夹金山和巴郎山,绕道500多公里后才能到达。沿途,不时遇到山体垮塌;入夜,车灯照射下,清楚看见大小不等的石头从山上滚落公路,恐惧充满我的每个毛孔。地震当晚就深入北川报道的我,震后第一次产生了害怕的念头。我和分社司机老宋只能祈求通过垮塌体时,不要发生余震,大山不要继续崩塌……

    经过14个小时的奔波和恐惧的折磨后,23日零时许,我们终于到达大雨中的卧龙。

    天光初露,我不相信眼前就是熟悉的卧龙:房屋垮塌,帐篷满布;核桃坪研究中心,一大群藏酋猴栖身的山体因崩塌而不复存在;通往熊猫园区的大门被垮塌的山体紧紧封住;“团团”“圆圆”的“别墅”被巨大的岩石掩埋……

    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老朋友黄炎告诉我,地震发生时,大家一边将游客疏散到安全地,一边拯救惊恐的大熊猫。当看到巨石掩埋的“团团”“圆圆”圈舍时,大家的心都凉了……万幸的是,当天下午6时许,惊喜出现了,圆圆现身在它的圈舍旁;5天后,团团也从野外回到了中心!我很难想象,当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巨大的山岩垮塌掩埋了姐弟俩的圈舍时,两个可爱的小家伙经受了怎样的恐惧;在圈养状态下出生、成长的“团团”,完全不习惯野外生活,余震不断的5天时间里,它不知遭受了多大的惊吓和折磨。

    “团团”“圆圆”回来后,立即被转移到最安全的圈舍。饲养员徐娅玲女士告诉我,10天了,两个小家伙还没有从惊吓中恢复过来,变得特别胆小,对突发的声响十分恐惧,只有她才能接近姐弟俩。当我拍摄时,明显感到“团团”“圆圆”不如震前我来时活泼好动了,它们相互间十分依恋,但是动作并不多。不过,能从“5·12”大地震崩塌的山崖下存活,它们已经创下了天大的奇迹。

    12月23日,“团团”“圆圆”就将从雅安碧峰峡基地启程,前往台北木栅动物园。希望它们今后在台湾能够健康成长,多子多福,为台湾民众和小朋友带去更多的快乐;也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去到台湾,继续记录拍摄它们的生活。

    12月21日,工作人员在装饰运送“团团”“圆圆”的卡车。新华社记者 陈燮 摄

大熊猫 “团团”“圆圆”目前活泼健康只待赴台

    新华社成都12月12日电(记者余晓洁 冯昌勇)11日,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2号别墅,即将赴台的“团团”“圆圆”又迎来了一个美丽的晨曦。两个小家伙慢腾腾地蜷身坐起,绕着别墅墙角,款款走起了“猫步”——身长和腿长比约5比1,四肢全是“内八字”,屁股一左一右地扭动。这一切,尽显它们“超级模特”的风采。

“团团”“圆圆”最安逸的两件事——吃和睡

    12月11日,大熊猫“团团”“圆圆”正在进食。当日,来自海峡两岸数十家媒体的记者来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关注即将赴台的大熊猫“团团”“圆圆”,了解它们的近况。目前,大熊猫“团团”“圆圆”的体重已分别达到112公斤和114公斤,两只大熊猫每天要吃50公斤竹子。新华社记者 陈燮 摄

    时过8点,兴许是有些饿了,“团团”“圆圆”开始躁动起来,“溜达”的速度明显加快,时不时立起上肢,两只粗短的上肢趴在别墅护栏上,向外张望,发出哼哼的声音,仿佛在说——小瞿小姐呢?怎么还不来送吃的?

    瞿春茂是“团团”“圆圆”的饲养员。此刻她正忙碌地在捡“团团”“圆圆”散落在方圆几千平方米的运动场里的粪便。

    “最多的时候,它们一天会排出23公斤的粪便。拾这些东西很累,好在它们吃的是竹子,粪便一点异味都没有,有时还留有竹子的清香。”小瞿说,花在大熊猫身上的时间比花在自己6岁孩子身上的还多,但是乐在其中。 >>>>详细内容

“大熊猫保姆”真传5大秘诀 教你识别“团团”“圆圆”

    新华社四川碧峰峡12月22日电(记者余晓洁 苑坚)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即将于23日从四川飞抵台湾,入住台北木栅动物园。究竟如何识别长得“差不多”的两个小家伙呢?它们的四川“保姆”瞿春茂22日通过新华社记者,向台湾同胞真传识别“团团”“圆圆”的5大秘诀。

    “从嘴巴、眼圈、毛色、体态和行为特征5个方面,都可以分辨‘团团’‘圆圆’。”瞿春茂一一列举。

    一看嘴巴:“团团”的嘴巴圆,“圆圆”的则要尖一些。其次看眼圈:“团团”的黑眼圈比较规则,而“圆圆”的要向下撇一点。这两点是两个小家伙最明显的区别。三看毛色:“团团”肩带和四肢的毛色乌黑发亮,“圆圆”则黑毛中略带棕色。四看体态:“团团”为雄性,四肢粗壮一些;“圆圆”为雌性,稍显“娇小”。最后是看行为特征。

    “比如说,吃东西时‘圆圆’要‘挑食’‘霸道’点儿,不爱吃胡萝卜,每次都要哄半天;有竹子吃时,要抢最绿最嫩的。而‘团团’则比较‘绅士’,让着‘圆圆’。”地震后一直在碧峰峡大熊猫基地照顾“团团”“圆圆”的瞿春茂娓娓道来。

    随着大熊猫赴台进入“倒计时”,台北的“大熊猫热”已经掀起。据台北木栅动物园预计,“团团”“圆圆”赴台后,游客有望从340万人次猛增至600万人次。 

“团团”“圆圆”有望明年动情“圆房”

    新华社四川碧峰峡12月22日电(记者谢佼)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是一对青梅竹马的小情侣,它俩从小亲密无间。许多关心它们的民众都迫切想知道它们什么时候能从“两小无猜”变成“郎情妾意”呢?陪同“团团”“圆圆”一起赴台的大熊猫专家、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管理部部长黄治对此表示乐观。

    临行前的全面身体检查表明,“团团”“圆圆”身体、心理各项指标都非常健康。根据10多年大熊猫饲养管理经验,黄治觉得这一对小情侣,可能会到台湾的第一个春天就“春意盎然”。

    在2号别墅旁,看着摔闹成一团的“团团”“圆圆”,黄治笑呵呵地说:“它们整体的精神、活动状态都非常好,应该说是达到一个非常好的状态。”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熊猫繁育基地,掌握着世界最尖端的大熊猫发情、繁育技术。作为“团团”“圆圆”的娘家人,卧龙的专家们有意和台湾方面进行多方面技术交流,以帮助这对大熊猫尽快动情“圆房”。

    作为陪同“团团”“圆圆”一起赴台的大熊猫专家,黄治将一路和台湾同行亲身切磋。他向记者透露:“在‘团团’‘圆圆’发情的时候,我们会通过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在两岸专家的共同努力协作下,“团团”“圆圆”将尽情享受自己的“性福人生”,或许在明年,它们就会动情“圆房”。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福建义工俱乐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建义工会所   联系电话:13850229949   联系人:邮箱:fjygmsc@163.com 义工QQ群:69073523
备案号:闽ICP备08001273号 网站收录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