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义工朋友,我们真诚地欢迎您的来到---福建义工俱乐部!我们的咨询QQ:714912053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公益新闻 >> 30年慈善变局:公益改变中国
    
  双击自动滚屏  
30年慈善变局:公益改变中国

发表日期:2009年3月14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3507 次

    中国现代慈善公益事业用简短的历史说明,中国人在全球化之中,不仅未弱于西方百年现代慈善积淀,更表现出了与中华民族性格相吻合的特质:没有豪言壮语和所谓的文本积累,近30年中国公益慈善史是中国焕发了爱心活力的历史。
■ 本报记者 宋宗合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这句话被许多人用来形容2008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变化,其实也可以形容30多年来中国整个现代公益慈善历程的变化。
  年度千亿捐赠及数百万志愿者群体的崛起,的确让人感叹不已,所谓公益(志愿者、NGO、公民社会)元年之称,的确可以表明中国社会公益氛围的浓烈、表达一种惊喜爱心汇聚的热切,但绝不应该视为异常井喷或者是突如其来,中国慈善公益文化随华夏文明绵延不绝,所有国民性格的表现,都是厚积薄发所致。
  尽管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慈善公益事业迄今不足30年,但是国人用爱心云集的行动印证了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短短成长历程所创造的成就。
慈善的新生
  慈善历来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瑰宝,纵观中华历史发展进程,慈善理念一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仁爱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绵延流长。
  在中国,公益慈善的历史首先体现在公益慈善组织的诞生、成长、变迁历程中。
  建国后,政府包揽了全体社会成员最大限度的就业、基本福利、全国的灾害救助等,使得国家力量全面取代慈善组织。这种现象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得以打破。
  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慈善机构开始在我国出现,但当代中国人接受“慈善”二字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978年开始,在经济体制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社会开始出现自由支配的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慈善事业的空间也逐渐开朗,慈善组织在政府有意识的培育下实现了历史性回归。从1980年开始,陆续出现了一系列慈善组织。
  1981年7月,中国首个现代意义的公益慈善团体——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这也意味着中国慈善公益事业走上现代化之路,表明慈善步入一个崭新时代。
  1985年爱德基金会成立,1988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成立,1989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
  1989年,“希望工程”顺势怒放,开成了中国公益品牌里的一颗奇葩,大眼睛几成公益事业的代言符号。
以此起始,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发展培育进入了一个“疯长”时代,中国公益慈善事业也蔚成景观:大灾大难之危,总能风起云涌,汇成强力;民瘼民困之时,总能涓涓细流,熨帖温暖。
晚生而有力
  相比西方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国只是小字辈,然而小却未弱,蹒跚起步的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见风疾长,踏上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成长历程。
  1994年,刚从民政部部长职位上退休的崔乃夫和时任民政部副部长的阎明复商定在中国成立了第一个综合性的慈善机构——中华慈善总会,之后具备公益性质的慈善机构遍地开花。
  1998年,一场全流域的洪水在长江发生。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中华慈善总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回顾当时的情景时依然不胜感慨:当时整个楼层到处都是人!捐款的、捐物的、捐赠救灾海报的、请求分配救援工作的……许多家庭扶老携幼地赶来,还有不少人从外地赶来,许多学校的大学生们赶来后自发地按学校组成志愿队帮助工作,许多餐饮公司为大家免费供饭、送餐,每天都开出上百号人的流水席……
  1998年抗洪救灾之后的10年,我国慈善事业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几乎是每年一个台阶地跳跃式发展。”有关学者如是评说这10年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随着1999年《公益事业捐赠法》颁布实施,日常捐赠和应急捐赠便伴随在国人左右,对弱势群体、文化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关注纳入了慈善公益机构的视线,但是应急捐赠因社会影响范围大、社会动员能力强而被视为历史节点备受关注。
  如“98抗洪”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共鸣和共同行动一样,非典、2008年初的雪灾、汶川大地震,这些事件无不释放着国人的公益力量,爱心企业、慈善公益机构、志愿者无不活跃在社会最需要的地方。
  最能体现中国慈善公益发展指数的“中国慈善排行榜”绘出了公益中国曲线——一条跳跃式上升的折线,国民年度捐赠从50亿100亿、200亿到1000亿。
  而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发起,联合30多家民间组织实施的“榜样公益”系列活动则开启了公益慈善事业的新时代。
新的民族性格正在形成
  中国现代慈善公益事业用简短的历史说明,中国人在全球化之中,不仅未弱于西方百年现代慈善积淀,更表现出了与中华民族性格相吻合的特质:没有豪言壮语和所谓的文本积累,二十年来的中国公益慈善史是中国焕发了爱心活力的历史。
  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反对把经济福利作为理想社会的目标,但是在达至法治社会之前,中国的大福利时代,广厦千万间、教育公平、发展机会均等的时代,正是在国人找到自己合适位置之后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实现的,这过程,是中国公益慈善历史延续的过程,也是在现代公益慈善意识催生下由爱心公民铸就的过程。
  自《公益时报》创立的企业公民委员会首次引入“企业公民”概念,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已融入企业血液,成为经营管理的一部分;自推介公益慈善组织为社会公众认知,公益的专业化技术化、成本效率概念、助人自助原则已经深入人心,中国的公益理念逐步走向成熟;自社会工作者转变成社会工作,民间组织转身为社会组织,企业公民转身成社会企业,市民社会走向公民社会,中国人新的民族性格正在形成。
  行动已经说明一切,还有比协力托举一个美好明天更强大的证据吗?

■大事件
中国公益事业发展里程碑

  1981年,首家具备现代色彩的公益组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这代表中国慈善事业跨入真正具备现代意义的慈善征程。

  1991年,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诞生(之后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更名为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这是中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重要的阶段性的标志,即由一个社会组织来推动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在慈善公益历史发展的坐标系上,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地位特殊,从默默无闻到声名显赫,它的壮大最能体现公益慈善事业壮大的过程。

  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正式成立,这被认为是在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事件。

  1999年,《公益事业捐赠法》颁布实施。

  2001年6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管,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主办的《公益时报》正式创刊——这是中国第一份也是惟一的一份全国性公益报纸。它的诞生,开创了公益倡导的新时代。

  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把慈善事业列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赫然和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并列。同一年,促进中国慈善事业飞速发展的一部法规《基金会管理条例》出台。

2005年11月20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国性慈善大会——中华慈善大会在北京召开。有学者将此次大会比喻为“在慈善事业发展史上与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同样重要!”

  2008年12月5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李克强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中华慈善大会的代表。胡锦涛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被评论界视为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加快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动员令。

■点评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启动的改革开放,把中国社会带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新时代,也催生了我国社会组织的发育和成长。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我国社会组织日渐发展壮大,实力不断增强,作用影响日益显现,已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 孙伟林)

  经过30年的历史演进,中国社会组织走过了一条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曲折之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一个逐渐明朗的趋势是: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所推动的走向公民社会的过程,越来越纳入中国社会转型的主流大道中,浩浩荡荡,其势正昌。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越来越成为推进社会转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力量。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 王名)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福建义工俱乐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建义工会所   联系电话:13850229949   联系人:邮箱:fjygmsc@163.com 义工QQ群:69073523
备案号:闽ICP备08001273号 网站收录查询